烟台职业学院:专业链衔接产业链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日前,一种锅炉烟气的除尘消白余热回收节能减排系统由烟台职业学院与烟台贝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成功,并获得3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其产品在青岛能源集团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是烟台职业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的一个案例。近年来,该校积极融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两区”建设,对接烟台市“9+N”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融汇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优势资源,培养了大批复合型创新人才。
(相关资料图)
“课证融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我已经取得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了。”该校机械工程系2021级模具专本班学生杜欣雅说,“老师为我们进行模块化授课,让我能够顺利通过考试。通过考证,我的专业知识更扎实了,操作水平也提高了。”
杜欣雅所在的2021级模具专业,“1+X”证书通过率达100%。高通过率得益于学校对“课证融通”的积极探索。机械工程系教学团队将工业互联、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专业课程按照智能化程度,由简单到复杂,分成机电产品基础能力、智能装备机电集成、工业机器人系统、智能生产线系统集成编程及联调4个模块,构建从基础、核心到拓展的金字塔式专业“1+X”证书体系。
学校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过程,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专业教学过程一体化。目前,学校已承担1个国家级、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获得了59项国家“1+X”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资格,“课证融通、学做一体”得到了广泛应用。
“工学结合”打造校企双向平台
“我们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有来自万华化学集团的技术骨干给我们上专业课,内容涵盖企业文化、生产安全、产品工艺等。这些都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需要掌握的内容。所以,第三年进企业顶岗实习后,我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2019级学生王彦霖目前已经正式入职万华化学集团。王彦霖所在的应用化工专业是烟台职业学院与万华化学集团合作建立的“订单专业”,学生就业通道顺畅。
学校积极构建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探索产业学院模式,与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腾讯云(烟台)“双创”基地共建烟台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与万华化学集团共建万华产业学院,与东方电子集团共建数智“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同时,与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烟台张裕、中集来福士等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引进丰田T-TEP、通用ASEP、思科CCNA、FANUC等20余个优质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共建17个专业、81个“订单班”,在理论教学、实习实践、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创新创业等领域广泛合作。学校产教融合工程中心是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总投资1.68亿元;是烟台市综合公共实训基地,融“产学研创用”为一体,有智能控制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等7个实训基地和59个各类实训室。
学校还融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创新建设了“两园”(烟职京航科技园和大学生创业园)、“两院”(产业学院和烟台工匠学院)育人载体。学校与烟台市总工会共建烟台工匠学院,实现校地育才资源“亲密嫁接”;积极实施“百千万行动”,每年举办百场工匠活动,组织专家工匠大师进千企,建立万名工匠人才库,为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科教融汇”注入发展新动能
“学校成立半岛智库,目的在于有效对接烟台新旧动能转换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产业发展战略,精准聚焦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推动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新姿说。
2021年,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半岛智库。2022年,学校举办半岛智库第二届烟台发展论坛,以“数字零碳与产教融合”为主题,致力于为碳达峰、 碳中和“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库、技术库和文化库。
学校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 台,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拥有2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3个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平台、17个院级科研平台,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横向研发与创新服务。其中,学校聚焦大健康领域建设的“基于食疗的慢性病防控服务平台”,整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力量,获得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专项500万元资金支持,通过产品研发、信息咨询、技术培训服务等工作,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实施基层防控和社会化营养干预,改善大众健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学生在实训室里上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训
(本稿图片由烟台职业学院提供)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宫珮珊、孙梦佳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